专利数量和质量的严重失衡
国家专利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外发明、外观设计、实用新型三种专利授权量为671752件,较去年同期增长26.7%,使得我国累计专利授权量达到了6784762件。
在过去10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专利申请一直呈大幅增长态势,年均增幅达到22.6%。去年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2012年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来自国内外发明专利申请52.6412万件。继2010年超过日本后,2011年又超过美国(美国为50.3582万件),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发明专利申请国。
世界第一发明专利申请大国、600多万的专利总量、超20%的高速增长,这些都足以证明中国已是不折不扣的专利大国。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已经处于世界前列?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所长来小鹏表示:“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的激增一方面说明我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战略的成功,但另一方面,市场如此高涨的专利热情,也存在着隐忧。”
去年底,汤森路透集团基于专利数据公布了“2012全球创新企业百强”榜,共47家美国企业、32家亚洲企业、21家欧洲企业上榜,中国公司无一上榜,与专利大国的身份极不相称。对于此现象,汤森路透中国区总裁刘煜在某网站访谈中介绍,该评选的核心标准是专利,目的在于衡量企业在专利创新方面的能力和影响力。谈到中国公司没有上榜,他感慨,2011年中国的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但专利质量仍有差距。
而另一个专利申请大户高等院校的情况同样堪忧。教育部2011年发布的《中国高校知识产权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按照平均计算,高校的专利转化率只有5%。
“这说明我们的专利运用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还有很大差距。专利的数量多不能说明什么,关键要看专利的商业化、产业化利用情况。”来小鹏强调。
全国政协委员杜黎明2012年的一份题为《关于促进专利产业化的提案》也指出,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我国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已经基本建成并与世界接轨,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增长速度迅猛,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知识产权大国。但专利产业化率却较低,仅为5%左右,而发达国家则为80%左右。
杜黎明认为,我国的专利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发明专利数量较少,原创性发明专利数量更少;专利技术的严谨性和成熟度较低。这些都影响和限制专利的实施和产业化。
|